未来世界,太阳随时毁灭,地球表面或寒霜飞雪,或炽热风暴,万物停转处于休眠状态,只有刚直冰冷的高科技和粗狂暴力美学的工业机械在一起超强度运作。人类依赖机器苟延残喘,跻身于地表之下几千里,却依然满怀希望携地球一起逃离太阳系……这是《流浪地球》中所展现的人类未来生存状况,并不美好,但却有一种冷色调的浪漫。
在科幻题材的电影中掺入浓郁的人文情怀元素,使得《流浪地球》这部影片整体显得更加柔软,但“硬核”的特效依然非常抢眼,行星发动机、地下城、运载车等场景的刻画,像是在致敬传统旧工业时期人类的拼搏。有网友评论:就凭这个淳朴不炫酷的工业风,我也要给这部影片打5星,因为它对应了人类生活的惨淡和顽强,也说明了工业科技对于未来的重要意义。
的确,很多人对《流浪地球》中未来科技的设定都持肯定态度,甚至大加赞赏。《流浪地球》所展示的未来科技不夸张,有底气,给人带来震撼的同时,也给人一种“安心”之感。不只是因为“亿万特效”的给力,更因为影片中所展示的科学理论和技术应用多贴近人们目前的生活。
从科学理论方面来讲,比如在原著中,让地球从原有轨道“飞”到4.2光年远的比邻星,是一场长达2500年、需要100代人才能完成的恢弘计划。而这个计划是有科学依据的!《流浪地球》的科学原型来自于“深空探索计划”。“深空探索计划”由英国著名天体物理学家霍金在2016年提出,目标是实现高速深空探索,争取飞抵距离太阳系最近的恒星系,也就是半人马座阿尔法星。这一计划与《流浪地球》有着异曲同工之处。
再比如,影片中太阳在燃烧完最中心的氢之后,因中心氦进一步发生聚核反应产生更多热量从而发生膨胀进入红巨星演化,这一点也完全符合现阶段科学家的认知。同时,作为本片中的重头戏,最具有工业感和未来感的行星发动机——由紧贴地面的7个支架支撑,有6个巨型排气孔散热,中心喷射着蓝色强光柱……也非常符合力学支撑结构和机械体量感。在原著中,行星发动机的直径达十几公里,高度比珠穆朗玛峰还高2000多米,真的很难想象其庞大的全貌,着实佩服制作影片的技术人员。
不仅如此,用在亚洲与美洲建造的12000座行星发动机来推动地球,这一原理也整体符合物理思维。具体而言,行星发动机不是要像箱子一样推着地球前行,而是通过逐步改变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行星轨道,在达到极限以后通过引力弹弓效应弹出地球。通过停止自转,然后加大地球的反推力来逐步改变地球公转太阳的轨道,达成“流浪地球”的目的。但至于这一做法是否可行,也有专家指出,地球停止自转会对地球的生态和地球内部运动造成严重的影响,而且一万多台发动机产生的动力是150万亿吨推力,这并不足以推动地球进行前行运动。但总之,这一宏大的思维颇有借鉴意义。
而就技术应用方面来说,影片中所包含的技术应用也并不陌生。
第一,动力外骨骼系统。这是最明显不过的技术应用,细心的网友会发现,救援队负重10吨,从上海走到杭州步行只用了3小时!事实上,从上海中心出发到杭州,最近的余杭区也在140公里以上,换句话说,剧中的救援队徒步行进速度可达每小时50公里!通常情况下,一个成年人的步行速度大约6公里/小时,影片中的速度是正常步行速度的8倍多!这还是在没考虑到他们负重的情况下。影片中没有给出火石重量,但我们可以进行简单推算,火石是用来点燃重聚变发动机,引发聚变反应的材料,相当于一颗核弹。二战时用的核弹“胖子”重达4.5吨,加之现代核弹密度加大,火石估算的重量至少是10吨!这样看来,救援队就是一支“钢铁侠队”!
其实,仔细观察他们的服饰就不难发现,他们穿的是带动力外骨骼的救援服。动力外骨骼大概可定义为一套穿在或套在人类躯体之外,自有动力驱动各个关节,根据人体肢体活动通过感应、伺服、驱动装置使相应部位的机械产生相同动作的设备。目的是在速度、力量、耐力等方面用机械动力提升人类运动能力。这项技术不仅在军事领域的开发已有一段时间,现在也正慢慢走入商用和民用领域。
第二,行星加速器。“流浪地球”的计划,即让地球利用木星的引力弹弓效应加快速度逃离太阳系。对于地球而言,木星起到的就是加速器的作用。而这一作用在现实中已有应用,如旅行者1号,先驱者号、新视野号探测器都曾经利用过木星的引力弹弓效应加速,这样不但可以大大加快航天器的速度,还能节省燃料。如今已经航行到了210亿公里外的旅行者2号,从木星那里获得了极大的动能,从刚到木星附近时的秒速不到10公里加速到了秒速35公里左右,再经过几十年的飞奔终于跑到了遥远宇宙。
第三,焊接技术。这项技术的应用隐藏于行星发动机、运载车等巨型机械之后。男主人公学习的专业是机械维修,在机械维修领域里,焊接技术是不可或缺的。有网友表示:工业社会下,只要有金属地方都有焊接技术。且不说在《流浪地球》中工业气息十足的未来世界里,在当下,很少有哪一种连接技术像焊接这样应用如此广泛,几乎遍布各个领域。
当今世界的许多最新科研成果、前沿技术和高新技术,诸如:计算机、微电子、数字控制、信息处理、工业机器人、激光技术等,都广泛应用了焊接技术,这也空前提高了焊接技术,并让其在制造过程中创造了极高的附加值。
为了让焊接技术进一步升级,一家名为创想智控的公司早在5年前就研发出来一款“焊缝跟踪特种激光位移传感器”,主要用于焊接行业,可以对焊缝进行自动识别、定位和引导,并配合工业机器人等设备进行自动焊接。焊缝识别的精准度对于焊接质量来说至关重要,为了发挥焊接技术潜力,创想智控近年来又研发出一款激光焊缝跟踪系统,用于关键参数测量、缺陷检测、定位等等,在汽车、3C及其他工业生产中都会被应用。创想智控的产品在适应性、识别率、稳定性、服务响应时间都较为有优势,平均售价也比国外同质产品要低15%-40%。
回归影片《流浪地球》,我们可以透过巨大机械的外表感受其内部和背后的焊接技术应用,或许正因如此,焊接才会被世人公认为一项终身不会被淘汰的高新技术。总之,无论是从科学原理分析,还是从技术应用阐述,《流浪地球》作为一部软硬兼备的科幻电影,既做到了天马行空的“幻”,也做到了有迹可寻的“科”,也告诉我们,有些技术一直都在,不会被淘汰。